一些Gen 2 RFID标签含有96比特EPC容量,刚好可以装下一个电子产品代码作为产品的唯一标识符,其它的信息则要放在与该EPC关联的外部数据库中。其它的标签有96比特、128比特和256比特的,这样数据就能直接储存在标签中了。
举个例子,粘贴在易腐货物袋子上的标签可编写产品的保质期和批号;粘贴在船运集装箱的标签可编写收货人的邮寄地址;粘贴在飞机零部件或输油管道阀门上的标签可编写维修记录,每次检查都可将记录编写进标签的用户内存中。
只要建立用户内存,你就可以有效读写标签数据,但这也并非易事,因此找对有经验的软件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非常重要,它们需要具备解决以下问题的能力。
用户内存储存在16比特的程序区块中,你需要决定哪些数据储存在哪个区块中,然后还得配置控制读取器的软件——不管是中间软件还是安装在读取器中的应用程序,这样它才能根据程序决定访问哪些数据。“布置”数据在用户内存中非常重要,因为安排的不同会影响性能的不同。读取器需发送命令到标签上以访问用户内存,这个过程既耗时又会降低读取速度。
由于用户内存空间有限,压缩数据也是必须的。通用的ISO 15962标准提供了数个压缩方法,但每个都需有舍有弃——其中,空间和性能只能取其一。如果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同时读取所有的数据,可以把这些数据压缩在一起,这样虽然能减少储存所需的空间,但同时读取的数据越多,读取速度就越慢。如果一个程序一次只需读取少量数据,最好将这些数据分别压缩在不同的用户内存中,这样读取器所需发送的命令就减少了,运行也更快,但整体使用的空间也更多。
在一个闭环程序中,你可以使用专门的格式来编写数据进用户内存中,但如果你需要和商业伙伴共享数据,你就需要用到专为供应链程序设计的标准:GS1的应用识别符(用于消费者供应链)、ANSI的数据标识符(用于制造业)、Text的元素标识符(用于航空航天)。每个标准都提供许多通用的描述性数据元素,如保质期、批号、尺寸和重量,还规定了识别用户内存各个数据元素的标准编码。
请继续浏览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,或点击右边下载: RFID读写器和应用方案PDF电子版彩页